元朗區示例:元朗、屏山(讀寫我城)
說古談今元朗行
考察路線
第一站:博愛醫院
- 麥樹堅〈博愛醫院的大樹〉
- 《文學世紀》總第57期(2005年12月),頁50-52。
第二站:元朗舊墟(晉原押、大王古廟、玄關二帝廟、同益棧)
- 陳德錦〈憶昔圓蓢〉
- 《大公報‧文學》(2012年6月10日),B10版。
第三站:元朗新墟
- 陳德錦〈憶昔圓蓢〉
- 《大公報‧文學》(2012年6月10日),B10版。
第四站:西鐵的旅程(元朗站至天水圍站)
第五站:屏山文物徑(聚星樓)
- 鄒芷茵〈聚星樓〉
- 《成報‧筆鋒》(2006年9月14日),F07版。
第六站:屏山文物徑(魚塘、鄧氏宗祠、楊侯古廟、覲廷書室)
- 鄧達智〈祠堂燈籠幽幽掛〉
- 《今天》總第28期(1995年),頁230-239。
文學地圖
(請按圖放大)
筆記紙下載
活動花絮
參加者作品
- 方俊康(基督書院)〈傳遞〉
- 丘子健(屯門天主教中學)〈尋找真正的元朗〉
- 朱宇心(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守‧舊〉
- 何靜宜(李求恩紀念中學)〈元朗舊墟〉
- 李衍悅(中華基金中學)〈元朗的醫院〉
- 林佑斌(屯門天主教中學)〈不知不覺〉
- 范耀熙(張振興伉儷書院)〈元朗〉
- 祝穎怡(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遊元朗〉
- 張文浩(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元朗神秘面紗〉
- 張恩善(中華基金中學)〈宏偉壯觀的高塔——聚星樓〉
- 張慧敏(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元朗——古跡〉
- 張樂瑤(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聚星樓〉
- 許穎恩(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元朗的風景〉
- 陳詠心(迦密愛禮信中學)〈元朗人生路〉
- 陳嘉敏(基督書院)〈時間‧回憶〉
- 趙江雪(中華基金中學)〈元朗恆香老婆餅〉
- 潘銘恩(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無題〉
- 鄧仲恩(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我家在元朗〉
- 鄧清盈(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介紹元朗〉
- 蘇美雲(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滿清一條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