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區示例:元朗、屏山
考察路線
第一站:元朗舊墟(晉原押、大王古廟、玄關二帝廟、同益棧)
- 陳德錦〈憶昔圓蓢〉
- 《大公報‧文學》(2012年6月10日),B10版。
第二站:元朗新墟
- 陳德錦〈憶昔圓蓢〉
- 《大公報‧文學》(2012年6月10日),B10版。
第三站:博愛醫院
- 麥樹堅〈博愛醫院的大樹〉
- 《文學世紀》總第57期(2005年12月),頁50-52。
第四站:西鐵的旅程(元朗站至天水圍站)
第五站:屏山文物徑(聚星樓)
- 鄒芷茵〈聚星樓〉
- 《成報‧筆鋒》(2006年9月14日),F07版。
第六站:屏山文物徑(魚塘、鄧氏宗祠、楊侯古廟、覲廷書室)
- 鄧達智〈祠堂燈籠幽幽掛〉
- 《今天》總第28期(1995年),頁230-239。
文學地圖

(請按圖放大)
筆記紙下載
活動花絮
參加者作品
- 何浚羲(播道書院)〈除了居住元朗的人外〉
- 吳漫玲(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圍城〉
- 吳駿賀(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時間〉
- 李梓彤(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盆菜〉
- 林裕衡(播道書院)〈元朗原居民如何看現今的元朗〉
- 凌卓妍(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汗水〉
- 徐諾敏(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那間豎立在元朗的老字號〉
- 留芷君(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輕鬆散步學中文——收穫〉
- 梁偉森(保良局姚連生中學)〈元朗舊墟〉
- 許卓玲(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無題〉
- 許穎彰(播道書院)〈舊地重遊——元朗〉
- 陳思縈(英華女學校)〈一把雨傘的自述〉
- 陳思縈(英華女學校)〈元朗‧鄉村風情〉
- 陳格蕊(深培中學)〈元朗不為人熟悉的故事〉
- 陳潔心(深培中學)〈客棧風情〉
- 陳曉童(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我的元朗〉
- 曾灝森(深培中學)〈尋找昔日的元朗〉
- 黃嘉韻(德愛中學)〈博愛醫院和爺爺〉
- 雷卓輝(保良局姚連生中學)〈元朗——上璋圍〉
- 劉俊杰(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回憶元朗〉
- 鄧婷之(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惦念元朗舊墟〉
- 蕭少雯(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時間,你還是輸了〉
- 謝家謙(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不為人知的古舊香港〉
- 鍾冰洁(保良局姚連生中學)〈舊墟的樑上〉
- 鍾旻鋒(伊利沙伯中學)〈元朗明渠〉
- 羅筱君(迦密聖道中學)〈無題〉
(按姓名筆劃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