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曼琦(威靈頓教育機構張沛松紀念中學 ) 〈舊地〉


觀塘這個地方大家都很熟悉,同時觀塘曾是我住過的地方,所以每次經過居住地方時,都會勾起回憶,但現今有很多東西都改變了,無論是高樓大廈、商店都煥然一新,對這個地方的感覺都不同了。

首先觀塘地鐵站出一個小巴站小巴是我上學的交通工具每天早上6:15就會到小巴站排隊每次去到都看到很多上學的學生排着隊等待小巴的到來,而且我記得那時候還是夏天最陽光普照的太陽下排着隊腳上、手上總會突然冒起「小腫包」,還很痕癢,令我冒起小腫包的就是「蚊子」,它總在我不注意下飛到我嘅上釘一口,然後就會冒起小腫包,令我難以忍受,放學後,我同樣在小巴站下車,但我會看到一個姨姨擺設攤檔,攤檔上有個大鐵鍋炒着栗子和烤着番薯,香氣四溢,四處飄散,吸引着大家前往。

其次,我記得住的地方是宜安街,那時候家庭經濟並不是很好,所以是租屋住,住在商店樓上,從家裏向樓下看,可看到很多茶餐廳、中藥店、大排檔和車輛的經過,但到了睡覺的時間,往往都很嘈吵,因為樓下大排檔吃宵夜的人都是喝得醉醺醺的,而且說話聲更是聲如洪鐘,能把熟睡中的大家都嘈醒,但住在那裏有一個好處,是出外吃飯方便,就如想吃下午茶,只要落到樓下找間茶餐廳便好,非常方便快捷,我還記得有一間叫勤生玻璃的店,並不多客人並不多但每次看到的是玻璃塊放在玻璃就覺得害怕又脆弱害怕是因害怕一不小心會倒下傷到別人,脆弱是因如果倒下便會破碎了。店外往往放著一輛手推車,上面都會放着幾塊晶瑩剔透的玻璃塊,附上一張紙,寫着的是玻璃類別,像是讓經過的人了解了解。曾居住過的地方最深刻,一下子曾經經歷過的事情都飄浮在腦海裏。

然後,還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地方,但其實只是一個報紙攤,雖然地方狹窄細小,但買的物品非常多,有報紙、雜志、零食,雨傘……可說是多不勝數,每次經過都會被深深吸引着,而且賣的有些是懷舊小食,讓我有種小時候的感覺,現今很少人會去留意這種小店,但我認為應保留這種小店,因為總會有些人會懷念或重遊夠地。

觀塘這個地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最能勾起我的回憶,現今已在逐漸改建,已有大大的變化,可能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時代改變,事物都改變了。

Facebook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新增一則回應
© 2013-2015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