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藍(威靈頓教育機構張沛松紀念中學 )〈觀塘的人情味〉
談到觀塘,必定想到康寧道街。放眼去看,左面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右面卻是殘破不堪,只有兩、三層的舊址。在如此近的距離下,竟然能欣賞到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這還得歸功於市區重建的政策。我緩緩地走在街道上,越走得深入,街上的行人便越少,兩旁既矮小又老舊的樓 宇增添了一份壓迫感。樓宇的外牆充滿裂痕,印證了歲月的流逝。牆壁的油漆有點褪 色,我伸手按在牆上,隨即有數顆碎塊剝落。這些碎塊不只代表了外牆的損壞,更是 象徵了那些找不回來的繁華、那些青澀的美好時光。沿途上,可以找到水電店,典當店和一些雜貨店。進到店內,除了店主,空無一人,顧客都被吸引到商埸去了。儘管面臨著租金問題,店主仍不願結業,只為把家傳工藝傳承下去。我看到一間攤檔,車上佈滿了橙黃色的魚蛋,金黃色的燒賣,琳瑯滿目,叫人目不暇給。售賣著這些的是一名年邁的老人,猛烈的陽光毫不留情地照射在他蒼白的臉孔上,一顆又一顆豆大的汗水從他頭上滴下來,路過的熟客 都提議他退休,安享晚年,他卻堅持繼續營業,說是捨不得這間開業二十年的攤檔。雖然這些小食便宜,卻勝過任何高級美食,只因它的人情味使人難以忘懷。
另外更不少得觀塘的裕民中心,裕民中心雖然很大,有充滿感覺人情味感覺,但這裏有非常多的金舖經常所以經常畀人嚴重搶劫。
隨著新區重建,人流都漸漸遷移,以往繁盛一時的舊區,已經回不去昔日的熱鬧。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文章中段,對於康寧道一帶的店舖描寫,刻劃得比較深入、具體,如果文章可以為裕民中心作類似的描寫,互相對照,將能夠突出觀塘社區的獨特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