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許久沒見的朋友,他打電話約我在秀茂坪紀念公園等。
觀塘半新半舊的老區,行出地鐵A出口,一股焦香撲鼻而來,「淅淅沙沙」……沙子、栗子在鐵鍋中單調地翻炒着-怎麼換了個中年女子?原先的那位老伯去了哪裏?黝黑的皮膚,手臂套了護袖,胸前圍着圍裙-黯黑的、很舊,吃力地翻炒着。
曾經的銀行、狹隘的美食小巷、一個個在紅色太陽傘下擺檔的小販,壓在正在趕工的豪宅腳下。那些豪宅從不會停下向上攀爬的腳步,沒暇低頭瞟一眼那些低矮殘舊的唐樓。
有趣的是對的佈滿裂痕的唐樓,中間的一座被推平,露出一大片空白,像極了漏風的牙齒,滑稽而可憐。但是,那修錶的大叔,似乎毫不在乎。一身舊西裝、一頂帽子,兩撇八字鬍;大腿上放上一張布,帶上單眼顯微鏡,難以想像一雙粗糙大手、鑲着黑邊的指甲,能進行如此精密的工作。他始終低着頭,想方設法把一隻隻手錶救活。周遭巨大的變遷與他格格不入。
沿途向前行,不乏從圍板中傳出「轟隆轟隆」的機器聲。不遠處的瑞和街市人流如潮。商販的叫賣聲響徹雲霄:「今天的菜又便又靚」、「游水海鮮五十蚊份」拼命從嗓子吼出。人們擠得水泄不通,那果屑、汗酸的味愈發濃烈。
突然一股鱼腥味迎面而來,眼前濕轆轆的魚檔,冰上滲着血。有位「師奶」在選購幾尾魚,檔主看了眼,雛着眉頭說:「我幫你挑幾條新鮮魚吧!」彎下腰,左翻右翻,抓起幾條魚眼亮晶晶的,魚鱗亮閃閃的魚。處理好遞給那位「師奶」,還說下次可以幫忙留幾尾新鮮魚。在難聞的魚腥味中我嗅到了人情味-不在乎你買得多少,不介意你左挑右選。
觀塘在變遷,見面閒談,這是街市獨有的人情味。興建中的大樓看似欣欣向榮,佈滿裂痕的唐樓是否承載着過多的人情世故。正在拆卸的舊樓可會帶走那股香味?
來到秀茂坪紀念公園,一羣學生,還穿着校服的,圍在涼亭下一起打遊戲。或許他們不知道這公園是用來紀念那些被石泥活埋的人,或許他們知道,只不過覺得對他們的意義不大。他來了,從漫漫長的樓梯走下來,一開始步伐輕盈,慢慢地變得氣喘吁吁,很快走不動了,又咬緊牙關走下去。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文章能夠善用文學散步的資料,結合想像,從聲音、氣味、視覺觀察和歷史幾方面,去刻劃觀塘的社區。如果在調動有關資料時,能夠注入更多個人感受,文章將更見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