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俊燁(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記憶中的觀塘〉


小時後,和爺爺比較親近,經常會到藍田找爺爺奶奶,而爺爺也對我疼愛有加,時不時會帶我到全港的各個地方遊玩閒逛,自然而然的,觀塘成為了我小時候比較重要的回憶。

那時候的觀塘和如今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當年的觀塘,裕民坊之中仍是人來人往,有的人們在其中穿梭為生活而奔波,而有的人則是在靜靜的享受著這一片繁華。

還記得那時候的我一有空就會和爺爺在全港各個地方遊玩逛街,去過了不少地方,哪怕是一些比較冷門的地點也曾經去過,但對於裕民坊其實算得上一個陌生的老朋友。

初次跟隨家人來到觀塘的時候不過是一個嗷嗷待乳的嬰兒,所以我對於初次的映像已經模糊不清了。我還依稀的記得,最初見到的觀塘就如同一個漸漸邁如老年的中年人,雖然任然有著活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的失去了原有的輝煌;裕民坊周邊依舊人來人往,可樓宇的老舊使得怎都顯得和路邊繁忙的人群格格不入,遍地的工廈更是為它鋪上了厚重的時代感;當我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接觸觀塘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對它擁有了更深層次的看法。

兒時的我,次次外出遊玩的過後,都會通過一些甜言蜜語去請求長輩們給我買些小零食或者小玩具,家長長輩們大多時候也是會欣然應許。所以幾乎每次到了觀塘 ,都會到曾經裕民坊的麥記點幾個餐來吃。有一次,我和我爺爺從藍田一路逛完觀塘碼頭,還沒搬遷的協和街市以及一些其他的地點之後,順路去到了裕民坊地下的麥當勞點了些小吃,一邊吃一邊聊著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我還依稀記得,當時我看著周圍人來人往的人群,以及川流不息的車輛,時不時經過的地鐵,是啊,那是的觀塘即時如此的啊,擁有著現代感以及歷史感的互相結合,而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們也為這片區域賦予了活力。

隨著年歲日增,學業也漸漸繁忙了起來,慢慢的我花費於閒逛的時間越來越少,也變得只有在過年過節或者,不那麼繁忙時才會前往爺爺奶奶家,也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到過觀塘了,我重新回到觀塘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名中學生,當我再次踏上觀塘這片土地時,它早已不是當時的樣貌,裕民坊早已清拆,協和街市也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嶄新的觀塘,但它卻失去了太多,我也失去了太多。

當我們快步向前邁步向前的時候,也應該回頭往下,往下我們所途徑的景點,往下它們所承載的記憶。

Facebook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新增一則回應
© 2013-2015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