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珈文(王肇枝中學)〈炒栗子〉


自從旁邊的大型商場落成,我想我已經很久沒有認真逛過觀塘。商場光鮮亮麗,應有盡有,但不知為何,我卻有一點惘然若失的感覺。

我漫無目的地走,經過公園,走下斜坡。「沙沙沙……」沙子碰撞栗子的聲音伴隨着那甜中帶鑊香的氣味傳來。再走近一些,榕樹下,那道濃煙及那兩抹忙碌的身影就在我眼前。我呆了一呆,又驚又喜,實在是沒有想過能夠重遇炒栗子,用力地吸了吸鼻子,三部拼兩步地快步走去。

「三十蚊一包,廿蚊半包呀靚女。」帶着一對灰色冰袖的阿姨一邊說着一邊對我笑。

趁着思考的空檔,我細細地觀察了他們兩口子和車子。一切都與記憶裏的重疊,叔叔帶着手套,拿着鑊鏟用力地翻炒着栗子和砂,也沒有在意臉上滴着的汗珠,似乎濃煙四起也熏不了他的眼睛。阿姨就在一旁收銀,手裏弄着燴番薯,手不停口也不停,忙着與客人聊天交際。

一切似曾相識,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臉上的皺紋告訴我,他們已經年輕不再。車子也隨着歲月老去,變得又髒又破,就像一個坐在榕樹下衣衫爛樓的老人家,再也不能四處走動。

「半包啊唔該。」我回覆。

栗子放在唇舌上的一刻,回憶爭搶着湧現。栗子香甜的香氣充斥着童年的每一個角落。我還記得小時候,我每天跟着爸爸在翠屏的租書攤裏看店,一包炒栗子我能吃上一天,那段時光的味道是甜甜的,又帶有一點兒的書香味。

再長大一點,我總愛穿着校服與朋友在街上四處流連,午飯剩下的錢都換成肚子裏的街頭小食,炒栗子是必須要吃的,飽肚又便宜。那時的我們也不願坐下慢慢品嚐,一邊走一邊剝殼,一邊吃一邊談天說地,也不知道地上有多少我們無意掉落的栗子殼。似乎,有一部份的青春聞起來是肆意妄為的栗子香味。

但自從我上了大學,投身社會,我就沒有再憶起過這些片段。觀塘發展起來,大型商場興起,我就迷失在亮麗的燈光裏,忘記那時的小店窄巷,與兒時的我分離。

當我終於回過神來,炒栗子的甜香味依舊,但一切都變了。爸爸的書攤早已捱不住昂貴的租金結業了,中學時的摯友久未聯絡,炒栗子的叔叔阿姨老態畢現。轉變太大,又或者是我一直沒有用心注意,直到現在我才反應過來。

可惜的是,剩下的就只有這永恆不變的炒栗子香,我就只好緊緊的捉住這一縷香氣,細細回味。

Facebook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新增一則回應
© 2013-2015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