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針一步步的走動,時間一點點地流失。忽然,手錶上的時針停了,那是我最喜歡的一隻。我試着自己修一下,但還是不行,根本動不了,我想起街上修鐘錶的老伯,決定去試一下。
走到街上,老伯說他眼神不好,可能要修很久說我可能要等一陣子。我坐在老伯身前的小凳上,他的老伴就坐在他的身后。六十多歲的老伯,瘦削的臉,面色黝黑,粗粗的眉毛下,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充滿了慈愛,一雙粗糙的手爬滿了蚯蚓一般的血管。頭上載著一頂帽子,露在外面的頭髮己經斑白了。身后的老奶奶,肩上披着一件黃色的背心,下面的褲腿卷起,頭上布满了銀髮,臉上刻滿了皺紋。
可能是看我等得無聊了,老伯問我想不想聽故事。既然等着也是等著,有故事聽也不錯。
一個老街區,和現在一樣住宅區的下面就是商店。樓上的家人窗外掛着自己做的晾衣桿,一晃一晃的。每天大概下午的時候就會陸陸續續有小販出來賣東西。連續不斷的叫賣聲,好像還聽得到音樂。有的小販的手里有着大聲公,有的帶着小音箱,相互碰撞,坐在一旁就可以不知不覺的聽一下午,聽着他們的叫賣聲。
小區里的空氣不可以算是很好,附近的工廠會排放一些廢氣。但街坊煮的飯往往都十分的香,住在隔壁就能聞到那炒牛河的香味。那時的他總會和其他家的小孩子走去那家人的家中吃飯。街坊鄰居的生活不算富裕,但也過的很恰意。
那時沒有什麼課業,就總會和小伙伴們去到街邊玩耍。窄小的水泥路在人們的行走和車輪的磨擦后總有一些的小石塊跌出來。他們就拿那些石塊玩游戲,玩的是什麼,不記得了,只記得那時候很開心。也就是那時認识的奶奶。
上課、 玩笑、嬉戲、吵鬧聲,空閑的時間就和小伙件去「冒險」。在小區里全是認識的人,孩子之間都是好朋友,都會在一起玩耍。這些都伴隨着時間變化而變化着。
搬屋、拆遷、改健,構成了新的街區,身邊的人該搬的搬,該走的走。旧時的地方有很多都不一樣了,還一樣的就是他和奶奶還在這,他們的小店也還開着。那些時光就像那幾棟唐摟被拆卸重建,成為了回憶。
時針又開始一步步的走動。老伯的故事說完了,我笑了笑,付了錢載着修好的手錶離開。以後多來這里走走吧。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文章篇幅雖然不長,但卻能夠通過幾筆準確的描寫,刻劃出社區的氣質。起首以鐘錶、時間為引入,隱含了時間流逝、時代變遷的象徵,頗具趣味。之後文章延續寫老人、寫街區,結構緊密但同時鋪排自然,具有相當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