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卓盈(聖公會梁季彝中學)〈那時候的觀塘〉


觀塘迴旋處,塞車重災區。一條條的車龍,縱橫交錯,車上的各人躁動不安,「嗶嗶嗶」的聲音縈繞耳邊,聽者心情即使本來無恙亦被這些聲音弄得心緒不寧。「後面不停地響咹,響得我有點頭痛。」凱傑扶着額頭說道。突然,車龍開始移動,我跟隨大隊挪移了片刻,滿懷希望地希望儘快擺脫這車龍的束縛。一下、一下,不久,再次被逼停下。

「塞車可能已經變成了別人對觀塘的第一印象了,大家的時間都被這車龍耽誤又無法逃脫就好像困在這條無形的牢籠裏無法離開。」凱傑說。「人們說,搬離了觀塘,就千萬不要再走回頭路,但這只是她的其中一面而已,為何要因為一個缺陷而放棄整個觀塘?」我倚着車背,側身聆聽他的說話。「觀塘也有很多很美好的東西是値得我們去細心觀察和深入了解,我生於觀塘,自小在這裏長大,這裏的每一座建築物都充滿着回憶,這裏每每都能感受到上一代人在這裏辛苦打拼的痕跡,全都很値得我們去細味。」

凱傑拿出一些照片,照片上半部分是黑白色的,而下半部分是彩色的,我仔細一看,大概是同一個地方的新舊變化。「這裏是觀塘賽馬會健康院普通科門診診所,但是現在已經搬到了觀月・樺峯底層。」他說,「小孩們在等候看診的時候,總愛在診所後面玩捉迷藏,東躲西逃,玩一些自己自創的小遊戲,那時手提電話還沒有興起,大家的樂趣也是建基於這些簡單的快樂。」可惜的是舊事物總是會被新事物淘汰,幸而,她的美貌和輪廓被相機紀錄下來,作為了時代的見證。

突然,我被一張特別的照片震懾了。那是觀塘裕民坊與康寧道交界,在舊照片裏,霓虹燈招牌比目皆是,他們都在爭艷鬥麗,她們優美的風姿令人目酣神醉。舊時的國寶酒樓、裕民大廈,都已經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裏,全都已經成為了歷史。現在她們的原址,築起了建築的圍板,圍板後的正是興建着一座大型的私人樓宇,裕民大廈的裕民坊亦要淸拆重建,換成另一副模樣。「霓虹燈被人質疑安全問題至今已有逾九成的霓虹燈招牌在香港的鬧市中消失。」凱傑語帶唏噓地說。

在芸芸照片中有一張照片格外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裕民坊的舊照片。舊時的裕民坊熱鬧非凡,現時的裕民坊只有一個個鎖上的鐵閘。那時的裕民坊百花齊放,現在的裕民坊只剩下一式一樣的重建吿示。曾經的裕民坊人流洶湧,駐扎在裕民坊的商戶備受同區同業羨慕,裕民坊讓當時窮鄉僻壤的觀塘感受到城市的繁華風光,而今天,她是一個被時代淘汰的建築物,正等待機器把她翻新成商場和酒店。「裕民坊在淸拆前的熱鬧景象都已消失不見了,以前的裕民坊這裏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商舖,有小食店、服裝店、補鞋店、修錶店等……從前我的爸爸鞋子有破損都會來這裏修補,無論大人或小孩都愛在這裏流連一番,感受一下繁華的氣氛,然而,時間的巨輪亦正不停地轉動,她始終逃不過時間的流逝而面臨淸拆的命運。」

「照片的價値是要讓人不要忘記,這些照片或許在許多年後,只會被人當成廢紙地丟棄銷毀,但我想在我僅餘的力量裏,讓人記起昔日觀塘的樣貌。」凱傑感慨萬分地說,頓時,我對他又添了幾分尊敬。「我們總是懷緬過去的歲月,經過時間的變遷,一些舊事物就漸漸消失,而我們這些曾被她們看顧着的小孩,除了把她們刻印在腦海裏,就只能夠用照片把她們紀錄下來。」

車龍還是一寸不移,今天塞車的情況似乎比起平日更為嚴重。這一趟旅程,雖然遇上大塞車,但是我對觀塘這一寸土地,有了有別以往的認識,過去的觀塘,很美麗。

Facebook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新增一則回應
© 2013-2015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