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諾敏〈情,不變——石硤尾邨〉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


  一場天意弄人的大火,為了安置居民,木屋區到多棟H型徒置樓房,千絲萬縷的關係,釀成一種珍貴的情。

  走近石硤尾邨一帶,同一天空下,好像……這裏的比較藍。恬靜的公園,L字型Y字型的公屋,都是密密麻麻的,但形狀好獨特呢。其中一棟「美益樓」,樓下的牆壁如展覽一樣的,介紹着熟悉的一件香港歷史。鳥叔叔的吱吱細語,就像老導遊似的和我憶述當年的事。徐徐的清風吹氣,牽我從第一塊展覽板,走到最後一面「當年的回憶」留言板。一棟棟徙置大廈背後。雖然重建了,表面上變了,其實還留着以前的味道,那份複雜的味道。

  香港碩果僅存的H型建築模式「美荷樓」還是二級歷史建築,現在經多次改建後成了青年旅舍。走進去看,有兩層都是展覽區,講述當年的歷史。一切由火災開始,後來居民一起住進了徙置大廈。後來重建,屋邨時期,地方是小,但有的是回憶。

  我爸和我提過,他小時候很開心的,屋邨的童年很難忘。現在,不是了吧。以前的家家戶戶都可以放心打開家門門口,不怕小偷,因為鄰居都會互相協助,那是一份現代沒有的「鄰里之情」。我想,這份「情」的意思,不在於關不關門;而是,大家的心扉打不打開。

  還有一樣挺深刻的:走到玻璃窗前,看到一條條不同顏色的橡皮筋串在一起,就立刻勾起片段,很多年前在公園和朋友的玩意,每次都玩到淋漓滿汗,但每次也特別享受於這最簡樸的遊戲。原來,開心,就是那麼簡單,就是那麼容易。

  邊走邊笑的我,是已經徹底跌入當年的時光。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網絡的厚牆,只有值得所有人回味的那份味道。

  回頭一看,謝謝「美荷樓」的保留,謝謝石硤尾邨的一切。

  觸動人心的愛,還在。

  屋邨歲月,鄰里之情,不變。

Facebook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新增一則回應
© 2013-2015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