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鋒〈人情味不再〉威靈頓教育機構張沛松紀念中學


  1953年12月24日,石硤尾發生了史無前例的聖誕大火,並導致五萬多人無家可歸;1954年2月,在災場原址興建首批兩層高的平房,俗稱包寧平房,以安置火災災民,令香港踏入了進步的第一步,也步入了失去味道的開始……

  石硤尾邨是全香港首個公共屋邨,這一個屋邨呈H形,樓高約六至七層,這裏住着二千多人。記得安置初期,人多得住不下,要很多人瑟縮在一起,不過卻沒有人有半點怨言。對於我來說,上一代的生活是艱苦,雖然居民經濟惡劣,那時在家裏不會關門,家家戶戶都互相認識,幾個小孩都是很熟悉的朋友,就算是普通的一餐,人數也多得如一村人,一餐午餐有講有笑,就算一方有困難,但也有十方襄助,這就是我們說的人情味;不過到了現在,人情味卻逐漸消失。

  到了2015年,房屋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元化,家裏更鎖上了鐡閘,每一個家庭大多數都是閉門不出,連與其他鄰居交流的機會也沒有,大不如前,沒有了再一起共聚午餐的機會……這些情景,在現今香港社會都難以再尋,餘下的只有漸漸失落的人情味和不斷建成的高樓大廈。無論如何,石硤尾邨勢將成為歷史的遺產。到了現在,沒有人記得為何會有幸福的生活,然而令歷史的遺產只能一直沉睡;相比起昔日的人,雖然艱苦,但他們卻沒有怨言,容易滿足;現在的人只會經常怨天尤人,不會容易滿足,如果可以給我一次時光旅行的機會,我希望能回到過去做一次昔日的石硤尾人,感受失去以久的人情味。

Facebook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新增一則回應
© 2013-2015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