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翔〈景物的意義〉迦密愛禮信中學


  那一天,幾個導師帶我走了荃灣一圈,閱讀了一些有關當地景物的文章。這些文章賦予了那些景物一些特別的意義。

  福來邨是再也普通不過的香港早期住宅。從外觀上來看,沒有甚麼值得特別留意之處:七八層樓高的老舊建築,窗戶上掛着居民濕漉漉的衣物,再也普通不過。讓她特別的是一篇叫做〈福來邨的眼淚〉的文章,原來這個不起眼的地方,承載着不少人的回憶。回憶二字卻不一定美好。在福來邨,曾經有不少人輕輕一躍,在石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後就被打入六道輪迴。有誰會想到普普通通的福來邨竟是不少人踏上黃泉第一步的地方。

  離開福來邨後,跟着大隊走了幾條街,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大河道天橋。依據馬國明先生的文章〈荃灣的童年〉,大河道天橋這般的架空天橋本不存在,可是荃灣會成長,會進步。就這樣,如蛛絲般的架空天橋騰空出世!連接各大商場,跨越各條馬路,讓市民真正地在空中行走,好不便利!可是要是人人都走天橋,那地上的商舖怎麼辦?要是每條天橋都指向各大商場,地上的商舖怎麼辦?

  在天橋上兜兜轉轉,遠方出現了一個施工地帶。定睛一看,原來是斯濃小姐文章〈廢棄的運動場〉中描寫的運動場嗎?斯濃小姐在文章中回憶了自己與這運動場的故事,並感嘆滄海桑田,陪伴自己童年的運動場早已廢棄,唉!可是我們一行人看到的確是另一番景象。工人操控着大型機器,一磚一瓦地重建這個廢棄的運動場,賦予她全新的生命。

  其後我們來到一個只有一間小型商場底層大的小販市場。同類小販市場我還未見過,密密麻麻的商店大小幾乎連一間房間的大小都沒有,環境十分惡劣。可是斯濃小姐對這個小販市場卻抱有特殊的感情,這裏可是她學生時代的回憶啊,那天她帶着我們一群學生重遊故地,心中的感觸一定不少吧。

  最後,就是這次「讀寫我城」終點站,三棟屋博物館。三棟屋是現今為數不多倖存下來的客家圍村,雖然已經無人居住並且改造成博物館,我們還是能從其中看到香港曾經的影子。博物館中展示的房間和器具都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即使香港已經發展成為國際金融城市,我們仍可到三棟屋,回味一下曾經的味道。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新增一則回應
© 2013-2015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