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映嵐〈北角的微雨〉聖馬可中學


  「賢賢,你終於在外國回來了,這幾年過得可好?」

  我從外國回港探親,到了北角,我成長的地方,卻被突然下的微微細雨吸引了:那時候,雨點細細地、輕柔地從空中優雅垂落,那不是與霧夾雜着的雨,因此沒有那種朦朦朧朧,纏綿不斷,像是比一團煙若有若無地包着的感覺。那時下的雨是舒爽的,清晰的,即便是下着小雨,也沒有那種慣常模模糊糊之感。我決定撐把小傘,到北角走走,雖然它從不是被形容為擁有良辰美景的地方,可就是吸引着我看個究竟。

  也許因為下着雨,人流不太多,但走了一陣子後,我發現察覺有很多人在前方走動,吵吵鬧鬧的,抬頭一看,發現是春秧街。那是個市場,在分為兩旁的街道,不僅有着固定攤檔,那些有着店面的商舖,也有着臨時攤檔,那些易於移動的商舖。但即便是下着雨,也沒有掩蓋春秧街吵鬧的聲音:一旁的商舖是賣濕貨的,魚肉蔬菜無一不賣,老闆們中氣十足,吆喝着自家的貨品是最好的,另一旁乾貨的,雖然不會叫賣,但當有客人走近攤檔時,也能聽到老闆遊說他們買東西的聲音。此等聲音不絕於耳,我卻無意駐足參觀,也無意參與他們的熱鬧,問題出在一股惡臭身上:市場的衛生本就不能稱為理想,垃圾隨處皆有,加上微微細雨,令雨點的水分和垃圾混合在一起,形成腐臭的味道。向來長在溫室的我甚少感受到這股味,那時的我,只想拔足而去。我離開春秧街,從英皇道走向新光戲院。

  雨勢好像稍微加強,我在戲院有蓋遮頭的公眾空間稍歇,撥弄整理我的雨傘時,不禁回想起剛才的一幕:因濕氣水分而引致的臭味,我相信不是新鮮事,可是那裏的人好像也習慣了,只是照樣過他們的生活,大人們要努力賣東西,我理解,可小孩子呢?孩子的嗅覺最是靈敏了,可他們依然沒有甚麼反應,在春秧街不斷追逐嬉鬧,享受雨點滴落身上的滋味;換作是我,一定留在家鎖着門窗想法掩蓋臭味。也許是我的生活太幸福,不明白他們的樂趣,但他們的無奈,我相信我也明白幾分。既然生在這環境,也不能改變甚麼,還不如接受這處境,繼續過他們的生活。

  雨勢稍緩,我出了去,向港運城的方向繼續走,沿途的建築物有新有舊,有美輪美奐的,也有殘破不堪的。由以往破舊的唐樓,到金碧輝煌的私人住宅,我彷彿看見了北角變化的進程。時代不斷變遷,七八十年代的都算是舊時代了,以前的都被淘汰,不斷換上新的交替。我不免在想,新舊交替本是循環,但在發展的同時,舊的就一點留戀價值都沒有嗎?

  我眼光掃向一間連鎖的大型文具店,不禁怔怔地呆着:它的前身是一間家庭式茶餐廳,以往夏天常下雨的時候,我經常到這裏點個茶餐避避雨,不料現在卻結業了,應該是敵不過租金的升幅吧。雨照樣地下,茶餐廳卻已經不復存在,時光茬苒,人物全非,我親愛的北角,你變得太多,好像已經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你了。

  忽覺雨勢漸大,加上風不斷地吹,即使提着雨傘,身子也怕被打濕。想了一會後,決定乘電車歸家。我從車窗向外看,北角的景色緩緩後移,現在的北角,與我回憶中的北角相差甚遠,但我也不知道,這樣的轉變是還是壞。我只知道,對大部份人來說,社區的變化對他們沒甚影響,他們能維持生計,養妻活兒已經滿足。可以平安過日子,好好活着,誰管他怎麼變呢?

  不知不覺,下一站已經是目的地了,我從錢包裏拿出了在商舖不再受歡迎的二元三角,走近車門,準備下車。

Facebook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新增一則回應
© 2013-2015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