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莉〈十三街〉伊利沙伯中學


  走進殘舊的街道裏,一眼望去,開滿了與汽車相關的店舖,有的幫人修車,有的幫人洗車,有的提供汽車租貸的服務……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在對面建築的遮掩下,陽光有時候被遮擋,在某些角落,長出了青苔,加上污水垃圾,還有汽油,油漆,清潔劑的味道,十三街散發出潮濕陰暗,滿是工業感的味道。而車房的零件有時候霸佔本就狹窄的路,使得人寸步難行,有時候逼得人不得不走在馬路上,與車爭道。夾在兩條街道上的人,在這些房屋的襯托下,也顯得特別渺小,抬眼望上,只見到那些伸出來的竹桿,隨風飄揚的七彩衣服,還有那一小條的天空。

  在以車房為主調的十三街,車子剛強成熟的氣息很是濃烈。但忽然,我找到了一份稀罕的柔和童稚。在一片車房中,一間擺滿了娃娃的店舖靜靜開着,沒有夥計的大聲呼喊,沒有電視機的聲音,沒有機器運轉的聲音,它悄然無聲,卻惹人注目。被白熾燈照得明亮的店內陳列着娃娃,那雙大圓眼睛,和我兒時那個擁在懷裏,連吃飯都不舍離開的娃娃如出一轍。可惜再美好的東西,也逃不過時間的摧殘,就像曾經被我那般寵愛,到後來忘諸腦後的娃娃,就像曾經光鮮嶄新的樓宇,到現在殘破黴舊的唐樓,就像那面,孤零零的牆。

  走到麟祥街的尾處,隔着一條馬路,在對面,那一片空曠的地上,矗立着一面牆。它潔白的外牆早已變髒,發黴發黑,但從它那斑駁的綠漆裏,我還是能隱隱約約看到它年輕時的模樣:這是一面漂亮的牆,雪白的外牆以綠色點綴,和它的幾位兄弟組成了一座新廈,裏面傳出小孩子哭鬧嬉戲的聲音,炒菜聲,電視聲,人們熙熙攘攘,一切都是那麼生動鮮活。可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它失去了活力,牆壁開始剝落,褪色,人們漸漸搬離,它的幾位兄弟也倒下,是個失去親人的老人,兩側無所依靠,顯得孤寂。這位老人意想不到的堅強,藉助背後的支架,顛顛巍巍地站了起來,和它身後不遠處,幾座高大帥氣的高樓,一起見證着時間的流逝。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香港摩登先進,到處都是高聳入雲的樓房,街道清潔寬整,但十三街這裏的房屋遠遠沒有那麼高巨,街道也狹小骯髒,就像個另一個極端,可這也是香港,是有很多人生活着的社區,它比起中環少了數分精緻,但和那些摩天高樓比起,十三街樣式差不多,整整齊齊地列在眼前的七彩樓宇,給人一種別樣的震撼和藝術感,更多了人的氣息,像是淳厚的茶,還待人慢慢回味。

Facebook


評論與回應

本站聲明
1.本網站保留刊登或刪節留言的權利,並有權在不作通知的情況下刪除討論區上的任何內容。
2.公眾用戶在本網站的留言均為留言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

新增一則回應
© 2013-2015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